Category: 互联网行业最新动态

  • 区块链启示录0

    最近区块链很火,比特币越来越接近现实。很多人都在投资比特币,政府也在大力推行区块链技术。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于加密安全、相互信任的一个去中心化协议技术,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这些代币是基于区块链产生的附属物品。这个怎么理解呢?这个就是类似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原来从以物易物的方式转换到了用钱币来进行等价交换。在社会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钱币实际上是在物物交换中产生的一种代币。所以代币本身的价值是需要由物品的实际价值来体现的。好比美元、人民币、欧元等,它们的价值体现在黄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含金量。 从这里来看,我们会用美元、人民币、欧元等现实的币来购买黄金以达到一定的升值,也可以购买古代的一个收藏品来提高价值,也可以购买一套纪念币来提升价值(这里注意是纪念币而不是用于流通的币,假如你把纪念币用于流通那它的价值就和普通的一样了)。但是我们不能说用100元人民币去购买1000元人民币,然后等后来者花100+的钱来回购你的这个1000元人民币(这里不包括纪念币)。 代币本生的价值应该体现在它是否可以购买到哪些实物来他体现,不应该通过币种之间的操作来提升它的价值。很多人都说有些人通过抄比特币赚到了很多钱,但是我想问一下,你知道是哪几个人吗?你知道这样的人有多少吗? 而后,我注册了一家公司艺链科技,主要热衷于区块链落地项目,同时在为基于区块链应用项目中规避大家对代币的哄炒以达到一定的真实的价值而努力

  • 程序员失业?价值1100万的PLINY让计算机自己编程

    现在当你在Google的搜索框中输入文字时,它能自动联想推送出你需要的内容。比如说,输入“Wi”,词条“Wikipedia”就自动联想出来;输入“Bra”,Google也能猜到你想输入“Brad Pitt”。虽然说Google自动填写的搜索内容有时候与用户本人的想法可能大相径庭,但是更多的时候,它的确能准确的猜出你想要搜索什么,为冗余的打字过程提供了便利。 现在一个政府资助的团队正在研究类似的项目,让全世界的程序员们在写代码时,计算机能够自动联想。其本质就是,计算机能够在程序员们输入代码前,就猜出他们想敲的内容。 本周,赖斯大学表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已经投资1100万美金给编程自动填写项目,用古罗马作家的名字命名代号为PLINY。赖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PLINY项目的主要研究人Vivek Sarkar说,“Google的文本搜索预测只是一个例子,接下来人们会用相似的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 在敲代码之前提前预测代码 查找漏洞 项目的参与人员来自各个机构和研究院,包括赖斯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威斯康星大学以及专门制作开发者工具的GrammaTech公司。PLINY项目将会索引互联网上海量的开源代码,来搭建代码预测引擎,理论上说,PLINY也能够做到定位bug和安全漏洞。如果项目得以实现,那些致力于研发复杂软件程序的高科技公司,再也不用担心招聘不到足够人手的优秀程序员了。 PLINY并不是第一个试图解决代码自动填写的项目,微软在去年发布了Bing Developer Assistant(必应开发者助手)。Sarkar表示PLINY是一项更重大的项目,“其他大多数的项目做到的只能是机遇代码结构的简单的文本分析。” Sarkar和他的团队尝试制作一款软件,即便是运用不同的编程语言,软件不仅能够做到分析文本,同样也能读取代码表达的意思。Sarkar希望PLINY今后可以自动填写大段长串代码,顺便检查程序员的语言错误和安全漏洞。 如何做到合理正确的预测? 对于PLINY项目而言,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如何做到合理正确的预测代码。如果你曾经用过微软Office软件中的曲别针助手Clippy先生,或者自动更新博客助手,你就能体会到让计算机自动填写正确的答案是多么多么困难的事情。Google能做到的也仅仅是依据成千上万网民们的“搜索热词”,水到渠成的预测出你可能会输入的搜索内容。二代码预测可不是这样,一般来说最广泛使用的代码段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Sarkar承认解决自动填写的合理正确性是PLINY项目中最棘手的挑战,但是他认为他们团队是该项目的不二之选。团队成员都有着在能源部门和医疗研究机构从事大数据分析的经验。Sarkar说赖斯大学多年来一直希望把机器学习的算法应用到软件开发的领域,Darpa给大家提供了这次珍贵的机会。 PLINY的项目从研究互联网中的开源代码开始,这些代码通常来自提供主机服务的GitHub 和Sourceforge,以及其他的开源项目例如Apache Foundation。此外PLINY希望代码自动填写项目能够开发出企业版本,用于索引大公司和企业的软件程序。 PLINY同样建立了数据库系统用来存储和分析代码,这为建立优化代码索引提供了多种的方法,提高了代码的质量。程序能够自动识别“特殊代码”,并且给予优先级别。 虽然说PLINY项目的成果会看上去和Google的联想搜索很相似,但是它将会实用的多。 文章来源:http://www.51cto.com

  • 2014,4,8 需要记住的一天 need to remember a day

    2014-4-8 这一天,我们还在睡梦中时我所用的一台服务器被攻击了,没有破坏真题的数据结构,但是一些特殊的功能不能用了,通过机房努力晚上终于可以用了,在美国刚好是白天,有个展会。 这一天,微软xp退役了。我们开心的举起杯子,ie6的用户又要减少了。 这一天,openSSL心脏出血了。这是我在学习网络时觉得最靠谱的一个网络协议。openSSL的这一漏洞爆出,不知道会有多少大小黑客会伸出黑手。最关键的是普通用户不知道这是什么。他们还是在和原来一样输入着他们的账号和密码。openSSL仿佛没有这个漏洞问题,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一家提供的是最新的。所以,大家快快清楚cookie吧!最好这3天都不要输入密码在网络上。 希望心脏赶紧恢复。 PS:openSSL涉及到:CA证书,https,等等我们在网络上用的证书和加密协议。 中国薄弱的网银,你们怎么办?   2014-4-8 this day, we were still asleep when I use a server was attacked, no datastructure damage., but some special function can not be used, through the roomto night finally can be used, in USA just during the day, a show. On this day, Microsoft XP retired. We are happy to lift the cup, IE6 users but also to reduce the. This day, openSSL heart is bleeding. I think it is a most reliable network protocolin the learning network. This loophole openSSL broke, do not know…

  • 互联网新闻的崛起,科技站点 Mashable 融资 1400 万美元

        科技网站 Mashable 在年初宣布接受外部投资 1330 万美元,不久前他们宣布再次融资 70 万美元。至此,Mashable 已经成功达成 1400 万美元 A 轮融资。 Mashable 是目前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博客之一,它主要撰写互联网科技类新闻,同时报道一些社会消息。此次融到的 70 万美元来自电视&报纸传媒公司 Tribune。筹划本次投资的是 Tribune 旗下的数字风投团队(Digital Ventures),该团队的领导人是雅虎前任高管沙什·塞特(Shashi Seth)。 本次融资对 Mashable 来说意义重大。从 2005 年创建初期开始,Mashable 就主要关注 MySpace 等社交媒体。近年来,它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关注多样新闻的大众资讯站点,话题从奥斯卡晚会延伸到美国核武器政策。Mashable 希望用易于读者消化的方式来撰写新闻,站方宣称网站每月新增 3000 万读者。 而 Tribune 同样在扩大已有的报业规模,公司旗下目前有《芝加哥论坛报》以及《洛杉矶时报》两份大型报刊。本次对 Mashable 的投资后,Tribune 也许会将 Mashable 的内容整合到报纸上,或者利用 Mashable 加快其数字化进程。

  • 新浪微博上市猜想:消失的估值

    在经过几番苦苦探索之后,曹国伟似乎已经为新浪微博的商业化难题找到了一个答案。据一位刚刚离开新浪微博的员工陈冉(化名)透露,新浪微博已经开始 酝酿上市,去年底并入新浪微博的的新浪无线事业部移动微博产品和技术团队已经开始重签劳动合同,从原来的新潮迅捷转到微梦创科。 按照今年4月阿里以5.48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计算,阿里对新浪微博的估值为32.55亿美元。 新浪微博的商业化已经被媒体写了一遍又一遍,各种跟商业化搭边的新功能和产品匆忙推出又迅速冷却,昨日上线的微博淘宝版被认为是新浪微博加速商业化进程的又一举措,不过对新浪微博而言,现在上市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一个好的故事。 然而今年已经是新浪微博的第四个年头,在微信的各种商业化猜想铺天盖地的时候,新浪微博的节奏显得有些缓慢,而深谙资本运作的曹国伟或许将通过上市给股东们一个交代。 消失的估值 上一次传出新浪微博要 上市的消息是在2011年初,微梦创科网络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浮出水面,该公司10月11日注册成立,台港澳法人独资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法 人代表是新浪CEO曹国伟。另一家公司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则在更早的时间注册,法人代表为新浪副总裁、新浪产品事业部及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 彬,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于去年8月9日。 随后传出了新浪微博要独立上市的传闻,当时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给出的估值是10亿美元,而易凯资本CEO王冉则给出了20亿~30亿美元的估值。2011年3月,瑞信将新浪微博估值定为31亿美元,2011年7月,DST对其估值是50亿美元,这超过了新浪目前的市值44.8亿美元。 以Facebook和Twitter做 参考,Facebook上市时估值为1000亿美元,在全球社交媒体用户下滑的趋势下,其估值降到了900亿美元。与新浪微博更为相似的Twitter目 前估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在去年年底,其月活跃用户就已经突破2亿,而相比社交帝国Facebook,Twitter更偏重媒体。 Facebook市值仍然可观,Twitter的估值也水涨船高,为什么带有Facebook和Twitter双重基因的新浪微博估值却在缩水? 新浪微博2013年Q1财报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新浪微博日活跃用户4980万,较上一季度增长7.8%,2012年Q2增幅为21%,Q3增幅为15.9%,Q4的增幅为9.2%,据了解,今年Q2的增长幅度更低,微博的用户已经趋近饱和。 不 过艾媒咨询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毅认为,用户增长放缓或者活跃度的变化并不是主要原因,之前微博增长迅猛,并且游戏、移动广告等故事对于站在风口浪尖的微 博而言太容易令人信服,所以投资者对它的期望和估值都太高,不过现在这两个都没做成,而且去年亏了几千万,现在它的价格正在向真实价值靠拢,合理回归。 抛不开的媒体 做不起的社交 上月虎嗅网发布了新浪微博活跃度下降的报道,随即有业内人士对其进行反击,事实上,新浪微博的活跃度确实没有下降,只是用户原创内容减少,基于事件的转发增多,从雅安地震、黄浦江死猪到游客涂鸦、城管打人,无一不在微博上掀起巨大波澜。 新浪微博日活跃用户4980万,76.5%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登录微博,也就是说每天在PC端登录微博的用户仅剩1000多万,而剩下的近4000万的则转向了移动端。 移动端输入成本更高,更多用户选择转发,只有媒体帐号和一部分公知仍在坚持高频率地生产内容,用户转发的内容也大多来源于此,自媒体人宗宁表示,新浪微博从此前的大号驱动变成了事件驱动,是媒体属性的增强。 “在微博时代,人们终于开始可以参与到一个事件中去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能看媒体报道。这个方向, 目前是新浪微博的终极方向,而前面出现的大号经济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表象,以后的情况会越来越清晰。”宗宁说。 不过媒体属性的增强使得热点事件更容易得到爆发式传播,却让微博内容同质化程度增高,另一方面社交属性的缺失使得产品粘度下降,也使得用户生产内容的积极性降低。 张 毅说,并不是新浪微博不想做社交,而是新浪太擅长媒体,除了媒体之外并没有太成功的产品,做社交不成反而耗费了大量金钱,另一方面对新浪而言,很多购买力 低下的低收入用户、没有网购习惯的中老年用户并不使用新浪微博,这使得新浪微博的用户属性天然的就和淘宝、天猫需要的用户相吻合,再去做社交也不会让这个 故事显得多好看。 正如张毅所说,除了PC端,新浪微博在移动端的社交尝试也并不成功,试图切入熟人关系的私密社交产品“密友”iOS版已经 近9个月没有更新,而另一款群组社交产品“微友”也反响平平,为了打破用户的沟通壁垒,新浪微博甚至开放了用户私信,即好友给我发的私信在“私信”栏目出 现,而陌生人给我发的私信则以“留言”的形式出现,但是点击回复后又显示这是“私信”。 在社交上屡战屡败的阿里最终选择了新浪微博作为落脚点,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此前在微博表示,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双方会共同探索社会化电商和移动电商,如今社会化电商尚未坐实,移动电商则尚未发力。 事实上,新浪微博在媒体属性上的偏向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远去的大客户时代 2012年底新浪架构调整,COO杜红主攻门户业务,在这之前,主管销售的杜红给新浪微博带来了很多大客户,这些大客户是支撑新浪广告业务的主要力量。 “大客户对基于用户关系的精准推送没有兴趣,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投的广告只到达了小部分人群,而是要求更多的到达率。”陈冉说,“这就使得新浪微博没有必要去做太多社交的东西。” 不 过随着杜红的重心转向门户业务,大客户们对微博的投放也有所松动。陈冉说:“他们在一家网站的预算都是固定的,投了门户就不投微博了,而且微博很难承载那 么多大客户的广告,另外腾讯也一直在抢夺这些大客户,相比起在微博上挂一个Banner,他们更愿意在QQ上点亮一个图标。” 新浪微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曾着手挖掘中小广告客户,陈冉透露,之前新浪微博从百度挖了一些销售人才,但是经过一些调研后发现这块很难做,百度有7000人的销售团队在做这个,但是那个时候新浪的员工一共才6000多人。 此后新浪微博尝试了三七分成的微任务,并开始内测收费转发,不过这些都难以支撑新浪微博的规模化营收。 与 此同时,一些第三方微博营销公司也开始逐渐逃离微博。一家广州的APP微博营销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在微博做推广都是依赖草根大号,名人效果很差,但是现在 草根大号的转发量也明显下滑,有一些客户已经转向了微信,依靠大量公众账号进行营销,现在微博上还能有点利润的就剩下两性产品和手游,前者是刚性需求,后 者是舍得砸钱。 据透露,为了弥补广告收入的下滑,新浪微博强行削减了很多行政成本,员工的报销数额都降低了很多。另一名新浪微博员工透露,此前新浪微博BD每月的话费报销缩减到了200元,空降的中层也与原来的团队难以磨合,最近两年新浪微博人员流动很大。 上市故事=媒体+电商-社交? 尽 管新浪微博实际用户量并没有出现下滑,但是已经到了增长瓶颈,陈冉说,近半年新浪微博的用户没怎么增长,现在已经准备深入三线城市抢夺QQ空间的用户了。 腾讯去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QQ空间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亿,而对新浪微博来说,要从高粘度的社交网站抢夺用户并不容易。 从Facebook和Twitter来看,社交网站的故事显然要比媒体好讲得多。不过张毅认为,媒体+电商也可以是一个不错的故事。 昨日上线的微博淘宝版又给这个故事添加了几分色彩,在该版本中新浪微博与淘宝实现了账号互动,卖家的专属页面更容易发布“宝贝”,同时增加了对淘宝…

  • 盘点12个智能手机大国的怪现象

    第一位:中国 特点:喜欢偷偷使用手机 手机用户量:12亿 智能手机用户量:2.46亿 怪现象:有52%的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表示他们喜欢智能手机的原因是可以偷偷使用或“不易被别人发现”,同时,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比较喜欢应用,其中有27%的用户的手机里安装了21款以上的应用。 第二位:美国 特点:每个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 手机用户量:3.33亿 智能手机用户量:2.3亿 怪现象:绝大多数18至54岁的美国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在65岁以上的美国人中,有40%的富人(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使用智能手机。 第三位:日本 特点:喜欢应用,不喜欢社交媒体 手机用户量:1.28亿 智能手机用户量:7800万 怪现象:日本用户非常喜欢应用,平均每部智能手机中会安装41款应用,同时他们貌似对社交媒体并不怎么来电,有大约1/3的日本用户从未使用手机登陆社交媒体站点。   第四位:巴西 特点:喜欢社交应用 手机用户量:2.59亿 智能手机用户量:5500万 怪现象:巴西的智能手机用户相当喜欢社交网络,巴西的社交应用下载量占到应用总下载量的18%,仅低于美国用户的20%。 第五位:印度 特点:喜欢上网和聊天 手机用户量:7亿 智能手机用户量:4400万 怪现象:印度的男性用户喜欢用智能手机上网和玩应用,而女性用户则更喜欢利用智能手机登陆社交媒体站点交流和上网聊天。   第六位:英国 特点:手机不离手 手机用户量:7600万 智能手机用户量:4300万 怪现象:有22%的英国成年人承认他们极度沉迷于智能手机,此外还有22%的英国人表示他们会在上厕所时也拿着手机。 第七位:韩国 特点:喜欢“虚拟零售店” 手机用户量:5600万 智能手机用户量:3200万 怪现象:韩国人为智能手机用户发明了“虚拟零售店”概念,购物者只需要用智能手机扫描货架上所摆放的产品照片的条形码,对应的商品就能够在当天快递给客户。 第八位:德国 特点:用智能手机找啤酒喝 手机用户量:1.07亿 智能手机用户量:2700万 怪现象:德国是仅次于捷克的全球第二大啤酒消费国,在德国的智能手机用户中,有39%的用户喜欢用手机搜索餐厅或酒吧,该比例甚至高于其用手机检查银行账号的比例(30%)。 第九位:法国 特点:对智能手机征税 手机用户量:7200万 智能手机用户量:2600万 怪现象:目前法国政府正计划对智能手机征收1%的“文化税”,类似于电视税和电台税,据悉这笔税收将会用于法国的图书、音乐和电影等数字内容的发展。   第十位:加拿大 特点:特色应用蓬勃发展 手机用户量:2700万 智能手机用户量:2300万 怪现象:加拿大当地有许多知名应用开发商,这也让加拿大的特色应用获得了长足发展,苹果的应用商店App Store甚至专门为此设立了Great Canadian…

  • 央视力挺民间打车App 批驳“变相议价”论

    【搜狐IT消息】(宋宣)6月8日消息,今日晚间的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近期部分城市打车软件遭到封杀的消息,在节目中央视力挺了民间打车App。报道提要如下:   1、央视记者尝试使用了北京96106叫车平台叫车,结果96106最终未能叫到出租车。值得注意的是,此前,90106刚刚被北京市交通委选定为“北京市统一电招平台”。 2、央视在节目中曝光了一组数据,据北京市交通委统计,北京市有近6.6万量出租车平均空驶率为30%-40%,而由此浪费的汽油价值近600多万元。   3、在节目中,央视批驳了北京市有关部门对于“加价”打车是变相议价行为这一论断,认为,这一行为是由消费者主动提出的,司机只有接受与不接受的权利,并未漫天要价。   4、最后,央视肯定了嘀嘀打车、摇摇招车与北京市交通委统一调度平台合作的行为。并确认,北京市正在基于统一调度平台开发打车应用。

  • 腾讯微博,再见!

    2012年6月1日,距今整整一年前。   张小龙在腾讯微博上发表了他的第5187条微博,也是他在腾讯的最后一条原创微博——“连沙特阿拉伯人都在狂用微信。微信在多个地区sns类下载第一了”。   微信之父对这个注册帐户5.4亿、日均活跃用户8100万的世界关上了门,门上只留下了一句亘古不变的签名档——“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可惜,他这次并没有错。   ——   Kaka,腾讯微博事业部产品中心总监。在某次现场演讲中,作为“接生婆”之一,他是这样描述腾讯微博诞生历程的:“领导把我、和菜头叫过去,说你们做个微博,功能不复杂,能让网友聊天就行。”   显然,“领导”在彼时根本不明白微博是什么,以至于2010整整一年,腾讯内部都在流传着某位创始元老、C×O痛心道疾首的声音:“战略判断失误”。   自2013年始,众多自媒体作者借助梳理微博本质脱颖而出。比如阑夕的《用户活跃度下降40%!七问新浪微博》、潘越飞的《暗黑微博史:一个已离场的草根微博大号回忆录》等,微博诞生三年后,其“媒体”的本质终于被板上钉钉。其实身处采编一线的媒体人早以实践这个理念,比如在新京报的采编中心,编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打开电脑后先刷一遍微博,才算安心。   但 彼时的腾讯似乎并没这么想,从“对话”这个人神共愤的功能被一次次挑战又一次次奇迹般存活下来,就能看出腾讯微博的原始基因,更像是个网页版QQ群。直到 宜黄自焚、直到“李刚门”、直到“上访不如上网”的口号震耳欲聋之后,一个不容置疑的声音突然开始回响在B4网媒事业部的上空:“必须扼制新浪微博影响力 继续上升的势头”。   于是在2010年年底时,腾讯网发布规定,要求全员上阵,在腾讯微博上发表高质 量原创内容,并对精彩微博进行传播,每天10条。时至今日,你依然可以在腾讯微博#高质量转播#这个话题下,看到那段时间各个频道编辑的恶搞与吐槽。无独 有偶,在2011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这样表态——“我们有很强大的编辑团队,不但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内容,还可以提高腾讯微博平台产 品的质量”。   总有热爱饭否的“老人”说,如果和菜头不走,腾讯微博就不会如何如何。其实,腾讯微博的使命,早在上线前就已被定位为“门户网站的标准功能”,更深一层的逻辑,就是“卡位产品”,那并不是在北分17层常年视频会议的lecter he所能决定的。   于 是,那个原本精简的腾讯微博,先后被一堆勋章和推广模块吃掉了大量内存,在失去了身段轻巧的优势后,又一次次的上线“精简版”、“体验版”;于是,一边签 刘翔签徐静蕾签韩寒、一边联手草根站长搞V5推推、一边放姑娘出去拉政务微博、一边在县城搞地毯式推广;于是,伴随着大量招安、安插入各个管理岗位的传统 媒体人和新聘的研发、运营、市场人员的到来,腾讯总员工数也突破了两万,为“卡位”可谓下尽血本——正如Pony所言“这两年微博竞争还是白热化的……如 果做不好,不投入做的话,未来绝对要吃大亏。所以大家都不计成本,我们投几千万广告,新浪投几千万广告进行拼杀。”   幸运的是,它的竞争对手也没想明白如何定位、如何盈利,而且曹会计更急着回本。这场公司VS事业部的战争,最终以双双嵌入淘宝广告告终。   告终了?告终了。至少腾讯是这么认为的。   2010年财报中,腾讯是这样说的——“我们已着手进行新阶段的投资活动,为未来发展奠下基础。其中之一的新举措是腾讯微博……其就我们的整体策略而言已成为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   2011年财报中,腾讯是这样说的——“腾讯微博在2011年取得大幅增长……成为中国最大的微博。腾讯微博已做好准备抓住未来的商机。”   然而,到了2012年——“腾讯在这一年聚焦于移动互联网……随着中国微博用户增速减缓,我们正寻求腾讯微博与微信的整合点,以彰显我们的特色。”   在2013年一季度财报中,腾讯微博的日均活跃账户已经从8700万的最高点下降为8100万,对其描述也寥寥数语带过。而它的好基友、腾讯帝国的另一个末日产品“朋友网”已经不再出现在官方财报中,因为朋友网已经不再迭代。   三年了,虽然从未追上竞争对手,但这款卡位产品的使命终于趋近结束。Pony在公司年会中表态,称微博是个重要业务,但要让位于微信。微博运营部门人心思变,连腾讯网内部工作人员都早已冷漠了微博大号运营,全力投入到微信公众账号的维护当中。曾经在业界年会门口扎堆摆放的“腾讯微博”展台,也不知从何时起,悄悄换成了“腾讯电脑管家”。   话说回来,微博之战打了三年,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还是QQ空间,不是吗?   ——   2010年3月22日,腾讯微博正式上线第一天。  …

  • Google禁止Glass App使用人脸识别功能

    可能很多人都在担心人脸识别 app 带来的隐私漏洞(参见《Lambda Labs将在一周内发布Google Glass人脸识别API》)?Google 的回答是,它也不希望这种情况的发生。   Google 刚刚更新了 Google Glass 的开发者规范,明确禁止人脸识别 app 的开发。   在 Google+ 的更新中,Google 解释道:“如同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的那样,没有可靠的隐私保护措施,我们不会在产品中增加人脸识别功能。因此,目前我们不会允许任何人脸识别的 Glass 产品。”   同时,Google 还说,不会允许开发者在关闭显示功能的情况下使用 Glass 的摄像头。这些主要是回复担心带 Glass 的人会偷拍照片和视频的,而不会因为 Glass 上的显示而被发现的情况。   而且,Google 在 Glass 规范中引入了 Android 开发规范中关于仇恨言论、赌博、色情的条款。

  • [互联网变革]谷奥 Google IO 2013 视频:Google Glass 首批眼镜开发者 ytwytw 采访

    刚刚从旧金山回来,赶紧发出我们谷奥来自Google I/O 2013现场的采访视频。 Google眼镜显然是目前最热的焦点,所以我们特意抓到谷奥老朋友Google眼镜首批开发者 @ytwytw 作为众多Glasshole代表出境,谈谈自己使用Google眼镜的心得。 @ytwytw 还写了一篇自己使用Google眼镜的心得文章,错过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 继续观看10分钟的超清采访视频(由我@musiXboy进行采访,谷奥老朋友@ytwytw接受采访,谷奥老大@gokeeper拍摄):